获悉歌唱家克里木因病去世的消息,我默默打开了手机,重温了一下那些被传唱多年的旋律,《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阿凡提之歌》《故乡的河》……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歌并没有随着时代远去,在克里木轻快活泼的演绎下,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而这种穿越时空的艺术力量,并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具备的。
克里木自有他的非凡之处。克里木去世后,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发微博悼念, “在舞台上活蹦乱跳的老小伙子……他喜欢跟观众聊,什么都聊……穿上那身衣服,他噔噔噔走上台,像初来北京的那个18岁的毛头小子……” 这个评价亲切而又到位,爱好旅游打一成语迷底是为我们描绘了克里木视艺术为生命,表演风格欢快幽默,与观众没有距离感的形象。能被后辈称为“老小伙子”,也可见其是一位没有架子的老人。
这位出身艺术世家的维吾尔族艺术家,11岁随着父母参军,1950年代开始自己的艺术事业,基本上经历了1949年以后文艺界各个时期。作为第一位用汉语唱维吾尔族歌曲的歌手,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大量的新疆地域文化特色,也博采众长融合了多个民族的艺术经验——如《塔里木河》一首歌就有着维吾尔,紫藤家园塔吉克,哈萨克三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称得上是一位民族文化交流的“音乐信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主旋律作品,虽然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但是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在大量对新生活寄予厚望的人士努力下,流传下来的不乏珍品杰作。就拿克里木来说,他的出现迎合了时代需求,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正需要大量符合时代需求且具备崭新的创作理念的作品来讴歌新时代,所以当年的文化艺术界涌现了大量的新生代艺术家和作品,这也是年仅18岁的克里木能够在1959年的全军第二届文艺汇演崭露头角的原因所在。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好的作品才能具备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克里木的幸运之处在于他碰到了王洛宾,斯人蛰居新疆五十多年,整理,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还能响应时代需求。可以说,王洛宾的创作理念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1949年后新疆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王洛宾也有着识人之明,1958年他听说库尔班·吐鲁木大叔进京见到毛主席的事迹后,就创作了《日夜想念毛主席》,紫藤家园点名让克里木演唱,使之得以一鸣惊人。克里木受其影响颇深,不但《日夜想念毛主席》《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代表作大部分都是王洛宾的作品,他在后来创作《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儿》《塔里木河》等作品的时候理念上也有王洛宾的影子。
此外,克里木的表演中还有很多发光之处,比如为故事片《阿凡提》演唱的主题曲,就非常精准地把阿凡提形象建构了起来,让人以为那个手持话筒的大叔也是阿凡提本人。整理,体会传统文化是需要一番工夫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克里木的不少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扎实的基本功。
此外,克里木个人的风格也对其持久的艺术生命奠定了基础。根据资料,克里木从小就幽默风趣,他在之后的艺术创演中,非常有机地融合了个人性格和舞台风格,表演也是唱跳结合,很善于调动气氛,即便古稀之年的表演也是如此。这一点,在主旋律艺术家身上是稀缺的,不少人的表演和生活泾渭分明,当然这一点并非可指摘之处。时下很多主旋律创作掉入了命题作文甚至捏着嗓子表演的尴尬境地,克里木的艺术形象及其永葆艺术生命力的理念,仍然值得现在不少年轻从业者学习借鉴。
半个多世纪过去,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大受欢迎的东西,在今天可能已经早已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但是克里木唱过的欢快旋律仍然回响在大街小巷和各个舞台,这是时代的记忆也是传统的厚馈。
今天,克里木辞世,想必也是带着快乐走的,正如《阿凡提之歌》中的吟唱“我骑上那小毛驴乐悠悠,歌声伴我乘风走……乘风走……”
(评论人:何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