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1元退市股”锁定,新年以来50多家公司密集警示退市风险……
落地仅两个多月,“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已经开始发威。针对“出口关”的制度完善,究竟能帮助A股扫出几多“雷”?
首只“1元退市股”锁定 50多家公司提示风险
2月22日,*ST宜生股价已连续第20个交易日在1元以下徘徊,将成为退市新规下首只触及“1元退市”交易类指标退市的个股,且没有退市整理期。
除了首只“1元退市股”,2021年以来还有50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向投资者提示退市风险。其中,仅1月30日就有30多家公司同步发布关于可能被实施或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警示退市风险的公司中,除了“披星戴帽”的ST家族,也包括了不少新面孔。西域旅游1月28日发布提示性公告称,经公司财务部门测算,预计2020年度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85万元至-6185万元,预计营业收入为4900万元至5080万元。根据退市新规,若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A股股票将在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值得注意的是,西域旅游发布上述公告时,距其登陆创业板尚不足半年。
“最严”退市新规发威 “入口多元”匹配“出口畅通”
2020年最后一天,沪深证券交易所退市新规正式落地。体现注册制基本理念,新规着重建立与“入口多元”匹配的“出口畅通”。
退市新规对原有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逐一进行了完善,包括将原“面值退市”的交易类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的市值指标;财务类退市标准采用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的组合指标;规范类指标新增信息披露、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半数以上董事对于半年报或年报不保真且限期内不改正两类情形;重大违法类指标完善“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退市标准。
财务类指标全面交叉适用打击规避退市,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全面优化指标体系的同时,退市新规强调严格退市执行、提高退市效率,以坚持“应退尽退”被各方冠以“史上最严”。
对于已步入而立之年的新中国证券市场而言,新陈代谢机制失灵一直是其难言之痛。标准不可谓不严,但总有一些公司通过粉饰报表、突击重组侥幸“过关”;执行不可谓不力,但冗长的退市流程依然令A股市场滋生“死而不僵”的怪相。
万得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末A股市场先后有127家公司退市。剔除证券置换、私有化、吸收合并等情形后,因触及各类指标而退市的公司仅为80家。
A股市场几多“雷”? 扫扫更健康
“最严”新规之下,A股市场究竟有几多“雷”?
除*ST宜生外,截至22日*ST成城收报0.72元/股,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即使未来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无法摆脱退市命运。此外,还有多只个股在“1元退市”生死线上方徘徊。
新年以来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的50多家公司中,大多预计2020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从而触及相关组合退市指标。以往每到年关便纷纷上演的突击交易规避退市,将因“财务指标和审计意见类型指标交叉适用”偃旗息鼓,意味着未来可能有更多公司踩中“红线”。
万得统计显示,2020年至今50多家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包括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操纵证券市场等情形。123家公司近一年信息披露、运作存在重大缺陷。预计其中部分公司将因触及规范类或重大违法类指标而退市。
在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战略发展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周荣华看来,作为资本市场的两大基础性制度,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和注册制改革首尾呼应,将在拓宽入口的同时,通过“扫雷”畅通出口。“A股‘不死鸟’现象终成历史,将助力中国资本市场构筑更健康生态。”周荣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