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零五网答案_零五网补充答案 > 正文
新浪科技讯 2月24日晚间消息,近日举办的202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益生菌产业起步相比国外成熟市场较晚,如意大利或欧洲市场每年人均消费10.4美元,而我国每年人均消费0.4美元,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仍需进一步教育。”
王均豪指出,益生菌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火,但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确实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很多人认为死菌也可以当益生菌。在一个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的万人规模的调查中发现,虽然70%的消费者声称知道或了解益生菌,但仍然有48%的人认为死菌也是益生菌。其次,很多人过度担心益生菌的安全性问题。调查发现,相信益生菌安全的消费者仅占37%,16%的人因为担心益生菌的依赖性问题而选择阶段性食用。最后,现在的消费者往往被配方的菌株数、活菌总数等指标干扰,忽略了菌株本身的功能性评价。
针对上述误区,王均豪表示,均瑶集团积极推进出厂检测活菌数量,经过层层检测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做严格把控,同时关注益生菌的功能性评价。公司围绕菌株开展包括机理研究、人体实验等系列循证工作并对消费者开展相关知识教育。同时利用与行业头部学府江南大学、东北农大等研究资源,结合均瑶润盈研究院体系及可靠的发酵能力,正在积极推进对人体产生优秀促进功能的菌株人体循证工作,培养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明星菌株。
“未来这些明星菌株都将广泛运用在均瑶健康的产品中,我们也呼吁消费者更加关注菌株的功能性评价,我们有经十年动物试验取得功能性国家专利的菌株,‘选益生菌看专利名’也是均瑶健康率先在行业内喊出的口号,希望正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益生菌的市场将更加成熟。”王均豪表示。
王均豪指出,近两年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对于行业来说,我们认为还有3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是产业链建设,目前国内益生菌行业产业链建设并不完整,没有形成闭环。第二是行业标准,目前益生菌产品在海外属于成熟的膳食补充剂,但在国内因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和检测标准,在一般食品和保健食品中未能设置细分领域,同时对于益生菌作用的评价机制也较为单一;第三是研发和生产技术革新,除了均瑶润盈等少数几个国内厂商关注研发投入外,其余中小企业主要是以代工为主。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国家出台借鉴国外机能性的食品法与条例,推广功能性专利菌株,让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王均豪表示。
对于酸奶菌种发酵剂“卡脖子”的问题,王均豪表示,发酵剂属于益生菌行业的高端细分领域,主要应用客户是乳制品企业,全球范围内发酵剂形成了科汉森、丹尼斯克为两级,其余西方企业为补充的竞争格局,在国内前2家的市场份额超过了85%。国产发酵剂替换面临着产品稳定性、产品风味及技术参数指标匹配的挑战,目前国内的头部以上乳企和科汉森、丹尼斯克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且核心品类替换供应商存在一定风险,国内乳企替换意愿不强。
他指出,当前国内益生菌企业与乳企的合作多以新品类的形式开展,存在着交易量较小,也无法实现市场化竞争的条件。像其他所有依赖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一样,发酵剂也会面临“卡脖子”问题,这种有关国计民生的产品,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避免受制于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生物安全问题。
据他介绍,均瑶润盈去年底在发酵剂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均瑶润盈以有史以来最高分的成绩成为了国际知名乳企的A+级供应商评定,随着合作落地,国产发酵剂将供应在重点市场的核心品类,这是国产发酵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业大事件。
“目前均瑶集团一方面正积极组织科研和生产攻关,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发酵剂。在这方面,公司已经取得了初步突破。另一方面,公司也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动员多方资源,计划筹建区域或国家级合作研究中心,加快研究和技术革新步伐,尽早实现全方位的发酵剂国产替代,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王均豪表示。(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