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儿讲(jiang)的是:《我们仨》是钱(qian)钟书夫人(ren)杨绛撰写的家庭生(sheng)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shi)世,而他和(he)杨绛唯一的(de)女儿钱瑗(huan)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men)而去。在人(ren)生的伴侣离去(qu)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xin)记述了他们(men)这个特殊(shu)家庭63年(nian)的风风雨雨(yu)、点点滴滴,结成(cheng)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liang)部分。第一部(bu)分中,作者以其一(yi)贯的慧心、独特的笔(bi)法,用梦境的形(xing)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yi)家三口相(xiang)依为命的情(qing)感体验。第(di)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ji)录了自1935年(nian)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xue)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zhi)至1998年丈夫逝(shi)世,63年间这个家庭(ting)鲜为人知的坎坷(ke)历程。
《杨(yang)绛散文》中的《我们仨(sa)》
我们第一次到伦(lun)敦时,锺书的(de)堂弟锺韩带(dai)我们参观大英博物馆和(he)几个有名的画廊(lang)以及蜡人馆等处。这(zhe)个暑假他一人骑了一辆(liang)自行车旅游德(de)国和北欧,并到工厂实(shi)习。锺书只有佩(pei)服的份儿。他绝没(mei)这等本领,也没(mei)有这样的兴(xing)趣。他只会(hui)可怜巴巴地和我(wo)一起“探险(xian)”:从寓所到海德(de)公园,又到(dao)托特纳姆路(lu)的旧书店;从动物园到(dao)植物园;从阔绰的(de)西头到东头的贫民窟(ku);也会见(jian)了一些同(tong)学。
巴黎(li)的同学更多(duo)。不记得是在(zai)伦敦还是在巴黎(li),锺书接到政府(fu)当局打来的(de)电报,派(pai)他做一九三(san)六年“世界(jie)青年大会”的代(dai)表,到瑞(rui)士日内瓦开会。代表(biao)共三人,锺书和其他两(liang)人不熟。我们(men)在巴黎时,不记得经何(he)人介绍,一位住在巴(ba)黎的中国共产党员王海(hai)经请我们吃中国(guo)馆子。他请我当“世(shi)界青年大会”的(de)共产党代表(biao)。我很得意。我和锺(zhong)书同到瑞士去,有我(wo)自己的身份,不是跟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