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文言词句,学(xue)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he)运用,朗读并背诵全文。(重点)
2.理解文章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tuo)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难点)
3.感悟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zuo)一个洁身自好、品德(de)高尚的人。
助读资料1.题目解说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ti),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xian)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ge),行文崇尚自由(you)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po)为相似。
“爱莲说”的意思是(shi)“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2.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zi)茂叔,道州营道(今湖(hu)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gong)认的理学派开山鼻(bi)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xi)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shi)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shi)、黄干、李士真、朱(zhu)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zhu)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3.背景资料
本(ben)文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是北宋理(li)学濂学创始人、二程(程颢、程颐)的老师。他(ta)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bu)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de)赞赏。
这篇文章是周敦颐故南(nan)康(现在江西省庐山市)郡守时写的(de)。他曾于府治东侧开(kai)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shi),池中建赏莲亭,南此(ci)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xia)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wei)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duo)朵莲花额首,阵阵馨香扑鼻。先生凭(ping)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gan)宦海之浑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shuo)》。
原文: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tao)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ren)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er)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zhi),香远益清,亭(ting)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e)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mu)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jun)子者也。噫!菊(ju)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tong)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i)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zhong)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ai)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zhi)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shi)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xi)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jing)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jing)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xiang)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di)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shang)而不能靠近赏玩它(ta)啊。
??我认为(wei)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shi)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pin)德高尚的君子。唉(ai)!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shao)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100爱(ai),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ne)?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ran)就很多人了!
注释: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lun)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ming)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ren)、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shu)道理。
之:的(de)。
可爱:值(zhi)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bo):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li)所以称为“李唐(tang)”。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xiao)句子独立性。
出:长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ran)(污秽)。
濯(shuo)(zhuó):洗涤。
com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zhe)里指清水
妖:美(mei)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tou)。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nei)空外直。
不蔓(màn)不(bu)枝:不生蔓,不(bu)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qing):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zhi)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挺直的样子。
植:竖立。
可:只能。
亵玩:靠近赏玩。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焉(yan):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han)语的‘‘啊’’ ‘‘呀(ya)’’,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she)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gen)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bi)世。
君子:指道德品(pin)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ming)词而变化。
噫:感叹词,相(xiang)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shuo)为“宾语提前的标(biao)志”)
鲜(xiǎn):少。
闻(wen):听说。
同(tong)予者何人:像我一样(yang)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爱牡(mu)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ba)。
宜乎:当然(应该(gai))。
宜:当。
众:众多。
作品断句
水陆草(cao)木之/花,可爱(ai)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ren)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zhi)/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yao),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qing),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bu)可亵玩焉。予/谓菊,花(hua)之/隐逸者也;牡(mu)丹,花之/富贵(gui)者也;莲,花之/君子(zi)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he)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副词,少)
芳草鲜美(形(xing)容词,鲜艳)《桃花源记》
(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zhi)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菊之爱(结构助词(ci),宾语前置标志)
词类活(huo)用
1、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2、香远益清 (远、清:形容(rong)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qing)幽”)
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
特殊(shu)句式
1、牡丹,花之富(fu)贵者也。(“……者(zhe)……也”判断句)
2、菊之爱(ai),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dui)菊的爱;“之”为(wei)宾语前置标志)
主题归纳
这篇说通过(guo)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捷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zi)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dui)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本文借赞美莲的可爱来歌颂君子(zi)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de)自况,也是对追名逐(zhu)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作(zuo)者不慕名利、洁身自(zi)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ju)、牡丹和莲以特定(ding)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shang)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作(zuo)了精辟的概括,突出地(di)表明了作者“出淤泥(ni)而不染”的道德信念。“陶渊明独爱菊”,因为(wei)“菊,花之隐逸者也”,可见陶渊明隐(yin)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dan)”,因为“牡丹,花之富贵(gui)者也”,可见世人贪慕富(fu)贵的生活态度;而(er)“予独爱莲”,因为“莲,花之君子者(zhe)也”,可见作者既不愿隐逸,也不贪慕(mu)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zi)的操守,
(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ji)叙、描写、议论、抒(shu)情在文中均有所见。开篇记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li)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出了世态人情;继(ji)而描写“出淤泥而不染……亵玩焉(yan)”,突出了莲高洁、单纯、雅致的(de)形象;最后议论,赞赏莲的(de)君子风范;抒情贯穿全篇,意在明(ming)志。
(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全篇仅一百余字,婉(wan)转曲折,摇曳多姿,既抒发了作(zuo)者的情怀,又讽刺了世态,寓意深刻(ke)而耐人寻味,感情深切而打动(dong)人心。其中对莲的形象的描写(xie)尤为凝练而传神。文中的一(yi)些句子,如“出淤(yu)泥而不染,濯清(qing)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zhe)也;牡丹,花之(zhi)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zhi)爱,陶后鲜有闻(wen)。莲之爱,同予者何(he)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都是骈句。散句与(yu)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qiang)悦耳,顿挫有致。
比较阅读一,阅读《陋室(shi)铭》与《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ling)。斯是陋室,惟(wei)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cao)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u),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su)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yang)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kong)子云:何陋之有? ——《陋(lou)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hua),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ju)。自李唐来,世人盛(sheng)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shuo)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zhi)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zhi)爱,陶后鲜有闻;莲之(zhi)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zai)文中的意思。(4分)
(1)谈笑(xiao)有鸿儒 鸿:
(2)无(wu)案牍之劳形 劳(lao):
(3)可爱(ai)者甚蕃 蕃:
(4) 亭亭净植 植:
2.翻译下(xia)列句子。(4分)
(1) 斯(si)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ke)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lian),请以画线句子为例(li)(结合三种花的象征(zheng)义)作简要分析(xi)。(4分)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zen)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shi)么相同之处?(3分)
阅读答案:
1.(4分)
(1)鸿: 大 (2)劳:使(shi)……劳累 (3)蕃:多 (4)植:立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wo)的`品德高尚。
(2)可以(yi)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wan)弄啊!
3.(4分)
菊是隐士的象征(zheng),牡丹是富贵的象(xiang)征,莲是君子的象(xiang)征。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de)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yong)牡丹反衬强调了莲(lian)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指出(chu)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chen)各占1分)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淡泊名利的(de)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gao)洁品格。
《爱(ai)莲说》:不与世俗同流合(he)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feng)。
相同(tong)的写法:托物言(yan)志。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hui)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zhi)花,可爱者甚蕃。晋(ji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li)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chu)淤泥而不染,濯(shuo)清涟而不妖,中通外(wai)直,不蔓不枝,香远益(yi)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zhi)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you)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shuo)》)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jin)远续断之间,纯以情(qing)韵胜。氲氲无所②,故(gu)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se),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hui)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wang)、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qin),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da)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
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de)香味)。
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yi)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se)。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zhi)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er)名之不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2)莲之(zhi)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yi)。
译文:
(3)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译文:
(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译文:
11.作者(zhe)“独爱莲”的原(yuan)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da))(2分)
12.阅读(du)本文,许多同学(xue)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lian)的高洁、质朴,比喻君(jun)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he)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xi)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xie)语句?为什么?(2分(fen))
13.某市(shi)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min)意调查前三名的是(shi)兰花、梅花、桂花(hua)。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hua)中选择兰花,请你说(shuo)说赞成它的理由。(2分)
对比阅读答案:
9.(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命名
10、(1)莲(lian),是花中的君子(zi)。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yang)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yu)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hen)多了。
(3)兰花的香气(qi),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shang)的。
(4)即使(shi)是善于绘画的人,也(ye)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xiang)。
11、莲之出淤(yu)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写出喜欢的句子(zi)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xiang)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wo)喜欢“香远益清(qing)”这句话,因为这句写(xie)出了莲的芬芳,比(bi)喻君子美名远扬(yang)。
13.(2分)示例:赞成兰花,兰花无(wu)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fang),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chun)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pin)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