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ai)我看来,兰州是国内最宜居的城市(shi),没有之一。
所(suo)谓“宜居”,无关经济、城建等高大上(shang)指标,而主要关乎生活、气候等小(xiao)环境。现代人过多(duo)地关注GDP等数据(ju),那些数字与你(ni)一个老百姓何干?但是反过来,宜居(ju)之城也应有起点,否则单纯谈论环(huan)境清净幽绝,有谁能(neng)比得上那些深山老林的避世(shi)之所?考虑我等俗人对教育、医疗、购物、交通等民生设施(shi)的依赖,宜居之城应(ying)是省会或一线城市,底线(xian)是二线城市。再往下数(shu),医疗、交通等硬件就要大打折扣了。以上述标准,兰州完全可以脱颖而出(chu),勇夺宜居之城的桂(gui)冠。下面,让我从一个(ge)百姓的角度,来为你(ni)分析一下兰州的(de)宜居之处。
100一是温度。近年来流行一(yi)种说法,即海拔在1000至1800米的城市才能(neng)符合“冬暖夏凉”的(de)标准。兰州海拔1500米,正(zheng)好处于这个区间。以我在兰州二(er)十年的居住经历,单以气候而论,在(zai)省会城市里可谓无出其右。此地温度(du)四季平缓,温和均衡,冬季时不(bu)过零下十度左右,夏季不过(guo)零上三十度左右,十分(fen)宜人。特别是今年夏天,整天听到(dao)新闻中播报某地又(you)突破四十度,某地又创历史最(zui)高温度纪录,总(zong)之似乎整个中华大地都(dou)在燃烧。每当此时,如(ru)果我正在早晨上班路上,我都会下意识(shi)把薄夹克衫的拉链稍稍拉高一点(dian),如果我已晚上回家,我都(dou)会惬意地躺平,盖(gai)好棉被安然入睡。不是拉仇恨啊不是拉(la)仇恨,就在本周一,我居然因(yin)为晚上没关窗户,双脚露出被(bei)外而冻醒,你说说这是什么世(shi)道?!
当然,这(zhe)一点不少城市也能达标,比(bi)如昆明。我曾在昆明生活半年(nian),其地也是高原城市,阳光(guang)强烈明媚,气温(wen)凉爽舒适,但昆(kun)明的缺点在于海拔稍高,当时我不过二(er)十出头,正是身强体(ti)健的时候,打了场篮球居然会感(gan)到肺内灼烧,气息不畅。
西部类似城市还有西宁,那里海拔更高,缺氧状况更加明显,我每次去都要二三(san)天才能适应。再往西北,凉快的城(cheng)市还有乌鲁木齐(qi),但鸟市不足在于冬季寒冷且时间太长(chang),平均要到零下二十(shi)度左右,从每年十月(yue)中下旬,一直持(chi)续到来年五月,如此严寒漫长的冬季,人(ren)们只能蜗居室内,可行的运动项目(mu)只剩喝酒和麻将,很难(nan)谈得上宜居。
二是气候。这里我重点说(shuo)说湿度。对西北而言,湿度基(ji)本是个可以忽略的话题,既无(wu)回潮天,也无梅雨季,家(jia)里的湿度计常年停在(zai)35%左右,衣服洗完基本一夜即干,运动完片刻身上也干爽依(yi)旧。直到我去武汉上大(da)学,才真正意识到湿度(du)的可畏可怖。那一次我乘火车(che)自西北高原俯冲(chong)而下,一路吃着火锅唱着歌(ge),到了西安,扑进车(che)厢的空气已是湿(shi)热难当,于是火锅自然(ran)吃不成了;再到过了长江(jiang)来到汉口,天气在热之外加上潮湿的(de)加持,体内热气无法散发,我感到自己(ji)正从内到外慢慢变熟,歌声最终也(ye)变成了呻吟。
当然,气候包容多项因(yin)素,远远不止于湿度(du),但以我在南方苟活几年的经(jing)验,如果没有湿度(du),其实温度也算不(bu)了什么,毕竟国内的(de)高温之最不在南方,而在吐鲁番。在那里,即使火(huo)焰山的金箍棒显示温度已到60度,只要找个荫凉之处,两瓶矿泉(quan)水下肚,自然感到清凉舒爽,不由感慨当年大圣走得太急,灭火后居然连葡萄也没(mei)吃上两口。
三是风物。兰州(zhou)虽地处黄土高原,但黄河浩荡穿城而(er)过,并不缺水,可(ke)谓得天独厚。近年还引进了黑河水,饮(yin)用水品质国内排名第一。此(ci)外物产丰富,饮食繁多,民(min)风淳朴,白兰瓜、白凤桃、牛肉(rou)面等等大名在外,每年短短十几天(tian)沙尘天气,只能是暇不掩瑜。特别是兰(lan)州历史上就是一座边防塞城,各色人物民族杂居交融(rong),包容性极强,可以说是(shi)我见过最不排外的城市。在(zai)这里不管你操什么方言,信什么宗(zong)教,是什么民族,都(dou)能被平等以对,绝(jue)无“外地人”之感。
com今天的兰州已经(jing)是一座现代化的城(cheng)市,高楼林立,商业繁荣(rong),可以满足你对城市(shi)的所有渴望,与此同时又物价平(ping)和,内卷不盛,竞争不象大城市(shi)一样激烈,“既(ji)有城市命而无城市病”,难道还不宜(yi)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