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叔导读:‘有志者事竟(jing)成,破釜沉舟,百二(er)秦关终属楚’,这句勉励我们人生的名言再熟(shu)悉不过。然而翻开史书,最早的出处其实是在说东汉的耿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qin)关终属楚;苦心人(ren)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wu)。”相信您对这句名言再(zai)熟悉不过,那么(me)您知道这个句名言是谁说的吗?经(jing)过一番考证,作者是胡寄(ji)垣,明代人,生平事迹不详(xiang)。
但经过仔细考(kao)证,有关“有志者事(shi)竟成”这六个字最早还真不是(shi)明代人胡寄垣说(shuo)的,而是东汉刘秀夸奖耿弇的一句话。
有志者事竟成 跟战(zhan)国时代没关系耿(geng)弇(公元3年-58年),字伯昭(zhao),汉族,挟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ping)市东北)人,东汉开国名(ming)将、军事家,云(yun)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这个耿弇,似乎没有白(bai)起和常遇春那么(me)有名气,但是论起功劳来却(que)一点也不小。光(guang)武帝刘秀在各处征(zheng)战,统一全国的时候,耿弇为他立下了汗马(ma)功劳。东汉开国有二十八位(wei)有名的将领,并称云台二十八(ba)将。而耿弇在其中排(pai)名第四,可想而知他的地位有多高了(le)。
在耿弇帮助东汉东征(zheng)的诸多战争中,耿弇充(chong)分显示了自己在军事方面的(de)才能,在不同的战役中,耿弇灵活运用自己的战术方针,他将自己(ji)的必生所学运用到战争实践中(zhong),把理论的战术贯彻落实(shi)到每一位士兵,洞察战场的每个角落(luo),将胜利握在自己手中。
他采用心理(li)战,围城打援,声东击西等战术,把敌(di)人耍的团团转,他观察战局,亲自制定克敌战略,每战必(bi)胜。耿弇是也一位难得武(wu)将,他曾经在自己中箭负伤后,丝毫(hao)不自乱阵脚,继续指com挥军队手(shou)下,齐心作战,不要管自己的安危。展(zhan)现出了大将风范,是一位能独挡一(yi)面的将领必须要做到的。
终于耿弇打败敌人。汉光(guang)武帝表扬了耿弇。并且(qie)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当初还觉得计划(hua)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wo)才知道,有志气的人(ren),事情终归是能成功(gong)的。”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zhe)事竟成也”一句,后(hou)来常被人们引用(yong),成了成语—— “有志(zhi)者事竟成。”
天生为(wei)了战争而活 比白起更可(ke)怕的屠夫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shi)上唯一一个杀人数量超过白起(qi)的人。
白(bai)起一战长平之战就杀敌四十余(yu)万,不过他打的可不止这一(yi)场仗。当然,这(zhe)几十万人也不是白起(qi)亲手杀的。要不然,几十(shi)万人排着队站在白起面前伸着脖(bo)子,砍都砍不过来。
《资治通(tong)鉴》和《后汉书》中都有记载,“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chang)挫折。”
这里的“屠城三百”绝不是每到一(yi)个城池就杀三百个人,而是耿弇对(dui)三百座城池进行了屠城。耿弇虽然(ran)杀人数量多,但后世(shi)评价却不高。这是因为他杀的不(bu)仅是敌军,还有老(lao)百姓。这句话似乎(hu)是在夸奖耿弇勇武,但仔细(xi)想想真的细思恐极(ji)。
功高不(bu)震主 比韩信活得明白韩信被封为楚王之时,大约在30岁左右,耿弇辞去全国(guo)大将军的职位之时34岁,论年龄二者(zhe)相仿,但是耿弇更(geng)聪明,比较会来事。在独立征伐齐鲁的(de)时候,耿弇就把自己(ji)的兄弟子侄送到刘秀身边表示自己(ji)的忠心。在东汉建国后,耿弇掌管天下(xia)的兵马大权,却不留(liu)恋,毅然交出兵权,在家安养,丝毫(hao)没有飞扬跋扈的样子。
功高不震主,耿弇也算是个奇(qi)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