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狗蛋儿,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啦”,类似的话语,相信很多人都应该听过吧?但若是问及为何会给孩子取这样的乳名之时,可能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有说是因为“可爱”,也有说“贱名好养活”,反正什么都有。
而反观“狗”自身,作为被人类所驯化时间最长的一种生物,狗与人类的渊源,最早甚至能够追溯到数万年前,这也就意味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势必与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之所以会有人用“狗”给孩子取乳名,其中定然还隐藏着一些特别的寓意。
狗,也称“犬”,按照俄罗斯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阿尔泰山脉的一处山洞中所发现的“狗头骨化石”来看,人类对狗的驯化至少可以追溯到3.3万年前,甚至还要更早。
也就是说,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之时,狗就已经和人类成了朋友,在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人类和狗的关系,其实在我国古代那浩瀚的古籍中也能够得到很直观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些古籍中的记载,笔者才能够有机会从这些文字记载中去带领大家领略下“狗文化”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一起来探究人们用“狗”来给自己的孩子取乳名的原因及寓意之所在。
一、视“狗”为图腾按照《山海经》中的说法, “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当然,这个“犬戎”指的并不是狗,而是在中国古代广泛活跃于今陕西、甘肃一带的一个上古部落民族的统称。
很多人可能就会问了,既然文章要说“狗”文化,那扯什么上古民族啊,还扯什么《山海经》,这不是跑题了吗,别着急,虽然《山海经》上面的志怪之物无从考证其真假,但单就地理方面而言还是比较靠谱的,真实历史上也确实是存在“犬戎”这样一个民族。
而且,这个犬戎所指民族虽然与狗无关,但是他们“自称祖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图腾”,上古时期的人往往都会把某种动物、植物、或者是非生物当做是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从而基于“血缘关系”将图腾“人格化”,衍生出一种特殊的“图腾文化”。——《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历史学家范文澜著)
就好比三皇五帝之一的“黄帝”,考古学者普遍认为黄帝所在的“有熊国”是以熊为图腾;还有流传至今的苗族“牛头图腾柱”文化,所指即是上古时期的“蚩尤”。
而且,按照《本草纲目》中的说法,古人“称狗有乌龙白龙之号”,经常会认为“狗”是乌龙或者白龙的化身,至于“龙”在我们中国文化体系中所代表的意义,相信就不用笔者多说了吧?
其次,咱们从实际上来讲,古代的狗不同于现在的宠物狗,基本都是以实用为主,尤其是游牧民族,那要个小巧玲珑,专司耍宝卖萌的宠物狗又有何用?所以,古代游牧民族所饲养的狗,基本都是一些可以辅助狩猎或者是看家护院的大型狗,就类似于“藏獒”那样的凶猛犬种。
而古人在还处于游牧时期的时候,又时常需要靠狩猎来获取食物资源,所以狗越凶猛,在其中势必就越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再加上古人又普遍迷信,因此出现把“狗”神化,视“狗”为图腾的现象也就无可厚非了。
泰佛缘做情降有用吗 二、视“狗”为吉祥的象征但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祖先并非图腾所繁衍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父母养,因此,基于“血缘关系”上的图腾崇拜也就开始逐渐淡化。
而后,这种对“图腾”的信仰又逐渐演变成了百姓对“上天”的信仰,既然信仰上天,那就得向上天祈祷吧?而祈祷就得祭祀,祭祀就得有祭品,所以狗的另外一个用途就出来了。
就是将“狗”用于祭祀活动,“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礼记·曲礼》
除此以外,在《说文·犬部情虫谷情降和合术》中也有着“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的说法,而古人之所以会祭祀,也基本都是因为迷信而祈福于上苍。
古人普遍认为只要上天高兴了,就会降下福祉,从而也就会想方设法的通过举办一些祭祀活动来向上天祈福,让上天来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平平安安。
另外,古代封建帝王普遍推广的“君权神授”思想,也是古代人信仰上天的典型案例,他们认为并且宣扬自己是上天派来治理民间百姓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百姓对未知领域的不了解来达到神化自己的目的,继而帮助他们实现有效统治的诉求。
就好比古代帝王所举办的“封禅泰山”祭祀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百姓心中树立一个自己“受命于天”的伟岸形象,
而祭祀所用的“狗”,也就这样顺其自然的成了百姓用于沟通上天的媒介,被赋予了一种“富贵祥瑞”的象征意义。
以至于后来还发展到了一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的程度,意思就是不能随便以羊或者“狗”为食,其实说白了,这种说法之所以会出现,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证祭祀所需,毕竟狗的繁殖速度并不算快。——《春秋繁路·卷第八》
三、以“狗”为自己的孩子取乳名如此一来,也就相当于在古人的意识中,狗俨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既然狗是吉祥物,那么势必就会迎来一波用“狗”给孩子取乳名的热潮。
就好比我国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那段时间,自奥运会吉祥物“五福娃”问世后,不就迎来了一波用吉祥物给孩子取“乳名”的热潮吗?
不信大家可以关注下身边曾于2008年出生的小孩,或者是2008年前后生过孩子的朋友,看看是不是有很多人用的或者给孩子起的都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或者直接就是“福娃”之类的乳名。
归根结底,这其中所蕴含的其实就是父母对孩子那深深的爱,或者说是最虔诚的祝福,想要自己的孩子可以快快乐乐、平平安安长大的愿望罢了。
而在古代,既然古人把“狗”视作为吉祥物,是祥瑞的象征,那么用“狗”给孩子命名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就好比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作为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其“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他的父母就给他取了一个“犬子”的小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还有东晋名将“陶侃”,作为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的古代名将,陶侃同样有着一个叫做“溪狗”的小名,“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这其中的“溪狗”所指正是陶侃。——《世说新语·容止》
除了这些以外,古代人们在介绍自己孩子之时的“犬子”称谓,以及民间老百姓那普遍的“狗蛋儿”、“狗子”、“二狗”、“狗剩”等等不计其数的称呼,这种种现象,都可以称得上是古人为自己孩子祈福的典型特征。
另外,由于古代医疗条件落后,所以古代小孩夭折率普遍比较高,这也是一个诱发古人给孩子取这种乳名的主要因素之一。“贱名好养活”这个理由也正是因此而来,古人认为取这种乳名的小孩子命都硬,不容易夭折。
其中所蕴含的,同样是父母借“狗”那吉祥平安的象征来保孩子一世平安的虔诚诉求。
结束语只不过到了现代以后,随着人类科学探索进程的高速发展,让“狗”的这层神话特质逐渐淡化了,因此“狗”对我们现代人而言,也就是一种普通的归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的犬科动物。或是被广泛用作于看家护院、耍宝卖萌的宠物。
但是受古代文化遗留因素的影响,这种用“狗”给孩子取名的文化却依然在潜移默化间传承了下来,毕竟一个名字伴随的就是一个人的一生,虽然其他人可能并不能获悉其中所蕴含的真实含义,但是口口相传之下,能传承到后世也无可厚非。
所以也就有了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曾听说过的“狗蛋儿,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啦”之类的话语。
而且,如果我们试着站在古人的角度,暂时先抛去“狗”只是一个普通生物这一概念,像古人一样把狗看做成“吉祥物”,那么如果再有人问及为什么会有人用“狗”给孩子取乳名这个问题之时。
相信大家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不是什么贱名好养活,也不是什么可爱或者俏皮的意思,那是爱!是父母深沉的爱的表现,寄托的是父母借“狗”的寓意保孩子一世平安的真切祈愿。
【end】